一起文库网 懒人学习网 雨竹林中考网 高考报名网 雨竹林文档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雨竹林文档网      懒人考试网|阳光学习网


伦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起文库网   来源: 伦理学  2024-04-08     

本站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具体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引论 对伦理学的初步说明 
第1章 伦理学是一种怎样的研究? 
1.1 伦理学与人的问题 
1.11 提出一种伦理学定义的困难 
1.12 伦理学与人的问题 
1.2 人的可能的善 
1.21 在何种含义上说伦理学研究人的善 
1.12 人的生活的善 
1.22 对于人可能的善 
1.23 人的总体的生活 
1.3 生活者观点 
1.31 生活者观点与旁观者观点 
1.32 生活与实践 
1.4 实践的研究 
1.41 作为题材的实践 
1.42 作为目的的实践 
1.43 运用实践理智来进行的研究 
1.5 有规范的研究 
1.51 三种伦理学研究方式 
1.52 规范伦理学中目的论与义务论的对立 
1.6 伦理和道德 
1.61 伦理与道德作为生活规范 
1.62 与伦理相区分的道德 
1.7 哲学的、有系统性的研究 
1.71 规范伦理学作为一种哲学的伦理学 
1.72 伦理学与哲学 
思考题
第2章 伦理学的历史演变轨迹 
2.1 目的论伦理学 
2.11 超验目的论伦理学 
2.12 幸福论伦理学 
2.13 快乐主义 
2.14 效用(或功利)主义 
2.2 德性伦理学 
2.21 德性伦理学的历史演变 
2.22 完善论和自我实现论 
2.23 德性观念的多元化 
2.3 义务论伦理学 
2.31 义务论伦理学的历史源流 
2.32 先验责任论伦理学 
2.33 契约论伦理学 
2.34 程序论伦理学 
简短的结论 
思考题 
第一编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3章 实践与实践理智 
3.1 实践 
3.11 实践是人类运用理智力量的一种基本活动 
3.12 实践是内在目的性的活动 
3.2 实践理智 
3.21 心灵或灵魂的三个原理 
3.22 什么是实践理智? 
3.23 实践理智与技艺理智、理论理智 
3.3 伦理判断在实践理智中的地位 
3.31 判断 
3.32 伦理判断 
3.33 伦理判断在实践理智中的地位 
思考题 
第4章 善 
4.1 善在日常语言中的用法 
4.2 善的简单定义 
4.21 “善的”作为性质 
4.22 “善的”的第一种类比意义 
4.23 善的第二种类比意义 
4.3 善的哲学分析 
4.31目的善与手段善 
4.32 内在善与外在善
4.33 “总体上是善”与“对一个人而言是善” 
4.34 “是善的”与“显得善”
4.35 关于最高善
思考题
第5章 正当
5.1 正当在日常语言中的用法
5.2 正当的一种说明性定义
5.21 正当相关于行为在方式上的某种适度
5.22 正当相关于行为同对于它具有某种约束性的相关行为的关系的适度
5.23 正当的简单定义及应用
5.24 正当与善
5.25 正当与应当
附论:对意义理论的评注
思考题
第二编 从常识道德到交往伦理学
第6章 交往生活与交往伦理学 
6.1 为什么从讨论交往伦理学开始?
6.11 实践的研究应从熟悉的事物开始
6.12 关于日常观念
6.2 常识道德
6.21 常识道德的性质
6.22 常识道德的肯定德性的倾向
6.23 常识道德对行为的正当性的关注
6.3 伦理学的两个主要阶段
6.31 一种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德性伦理学的主要出发点
6.32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阶段
6.33 为什么从对常识道德的批评性研究开始?
附论:对三种重要伦理学体系的评论
思考题
第7章 交往
7.1 交往作为基本生活活动
7.11 何谓交往?
7.12 交往的目的
7.13 交往与语言和交谈
附论: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批评性评注
7.2 交往共同体与交往社会
7.21 交往共同体与交往社会
7.22 交往共同体的类型
7.23 交往共同体与交往社会的交往条件的特性
7.24 常识道德的两种特点之关系及其含义
思考题
I. 私人交往伦理学
第8章 家庭共同体的性质
8.1 作为自然共同体的家庭
8.11 家庭在今天的际遇
8.12 作为自然共同体的家庭
8.2 与家庭共同体相关的三个重要事实
8.3 家庭中的自然的不平等
8.31 对家庭中的自然不平等的解释
8.32 关于家长主义难题
思考题
第9章 家庭生活的基本德性
9.1 互助的共同生活
9.11 健全的家庭
9.12 互爱互助的生活
9.2 亲情之爱
9.21 它显然是从前一种共同生活中产生的
9.22 但是它包含更为有益的东西
9.3 感恩
9.31 感恩感情的发生
9.32 感恩作为一种重要感情经历
思考题
第10章 朋友交往的基本德性
10.1 信任
10.11 信任的含义
10.12 关于信任德性的常识道德观点
10.13 信任的两重品格
10.2 友爱
10.21 关于友爱德性的常识道德观点
10.22 友爱与信任的联系与相似性
10.3 朋友与伙伴交往关系的过渡性
思考题
第11章 规训与教化 
11.1 教化的需要:哲学的理解与实践的理解
11.2 规训或蒙学
11.21 早期教育的性质
11.22 从“别人伦”到“制礼”
11.23 合礼化
11.24 习惯化
11.25 从合礼化、习惯化到德性
11.3 为什么人们更习惯于把基本的交往德性看作规矩?
11.31 早期教育的演变
11.32 为什么人们把基本交往德性看作规矩?
11.4 为什么感恩始终得到常识道德的肯定?
思考题
II. 公民交往伦理学
第12章 公民交往生活及其基本德性
12.1 公民交往的基本性质
12.11 平等的公民地位和不平等的经济-社会地位
12.12 公民交往的主要类型
12.13 社团中的公民的交往
12.2 公民交往的基本原理
12.21 平等和可平等化原理
12.22 自愿性原理
12.23 预先同意原理
12.3 公民交往的基本德性
12.31 守法
12.32 回报与施善
12.4 为什么人们更习惯于把公民基本交往德性看作规则?
12.41 公民间的交往德性是何时“消亡”的?
12.42 为什么人们更习惯于把公民基本交往德性看作规则?
思考题
第13章 社会合作
13.1 三种关于政治社会的观念 
13.11 政治社会的重要性
13.12 政治社会作为思想的对象
13.13 关于一个政治社会的观念
13.14 三种主要的观念
13.15 对前两种观念及第三种观念的第一种形式的不适合性的简要说明
13.2 社会合作的观念
13.21 社会合作的观念在一种德性伦理学中的地位
13.22 社会合作观念的一些特点
13.23 社会合作观念的深层涵义
13.3 从社会合作中产生的责任
13.31 守法与回报作为责任
13.32 诚实作为责任
13.33 从持久的公平观念产生的进一步的责任
思考题
第14章 制度与社会正义
14.1 社会合作观念同社会正义观念的内在联系
14.2 制度作为社会正义的主体和题材
14.21 制度的概念
14.22 在什么意义上制度是社会正义的主体
14.23 基本制度作为社会正义的题材
14.3 社会正义的原则
14.31 制度的基本正义原则的社会合作观念的阐释
14.32 持久公平的合作的两个正义原则的基本内涵的进一步说明
14.4 社会正义与正义德性
14.41 社会正义与正义德性的积极联系
14.42 这种积极联系同一种社会合作的正义观念的积极联系
14.43 社会正义与正义德性间的复杂情况
思考题
第15章 商谈、重叠共识与公共理智
15.1 社会合作观念在公民政治商谈中的地位
15.11 公民的政治商谈
15.12 社会合作观念作为公民的政治商谈的基础
15.2 社会合作观念作为重叠共识
15.21 作为公民政治商谈方面的一种重叠共识
15.22 在各种综合学说之间的公民的重叠共识
15.3 作为论证的公共理智
15.31 政治商谈的结论或决定为什么被看作需要得证的?
15.32 作为论证的公共理智的运用
思考题
第16章 从常识道德达到的交往伦理学
16.1 基于常识道德的交往伦理学的一些特点
16.11 守规则的责任
16.12 常识的交往伦理学的其他一些主要特点
16.2 对常识的交往伦理学的一种主要责难
16.21 对常识道德的一个重要批评
16.22 对伦理学的精确性的过高要求及其造成的问题
16.3 自然义务是否始终优先?
16.31 作为例证——在回报父母和回报其他公民之间
16.32 舜“窃负而逃”——另一个说明性的例子
16.4 公民的基本交往责任之间
16.41 诚实与其他责任的关系
16.42 守法与回报
16.43 维护公平责任的位置
思考题
第三编 从交往伦理学到哲学的伦理学
第17章 道德觉解
17.1在交往伦理学与具有合理综合性的伦理学之间
17.11 交往伦理学为什么不可能是充分完备和系统的?
17.12 在交往伦理学与哲学的伦理学之间
17.2 人的道德觉解的可能性
17.21 我们为什么会需要具有合理综合性的伦理学?
17.22 人的道德觉解
17.23 道德觉解作为一种可能性
17.3 道德觉解的轨迹
17.31 常识道德作为初步的道德觉解
17.32 道德觉解的三个主要阶段
思考题
I. 规则
第18章 从规则的觉解
18.1 尽责任与守规则
18.2 规则的两个自明的论证
18.21 “无规矩不成方圆”
18.22 “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18.3 从规则的觉解
18.31 从规矩、规则到伦-理
18.32 外在性的伦-理
思考题
第19章 可普遍化原理
19.1 “立法者”观点
19.11 实践理智对道德自主性的诉求
19.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13 “每个人作为立法者”
19.2 道德人观点
19.21 不可以把他人只当作手段
19.22 人们为什么会去想象一个“公正的”或“明智的”“旁观者”?
19.3 自主的实践规则
思考题
II. 正当
第20章 利己主义的不合理性
20.1什么是利己主义?
20.11 利己主义与对人类实践的不充分理解
20.12 对快乐主义的批评性说明
20.13 利己主义、利他主义与效用主义
20.14 伦理利己主义与心理利己主义
20.2 利己主义作为实践准则
20.21 利己主义实践准则相关于哪些目的性活动?
20.22 “立法者”观点的检验
20.23 “道德人”观点的检验
20.3 合理利己主义的“合理性”
20.31 合理利己主义所合乎的四种理智
20.32 四种理智的性质
20.4 作为道德劝诫的伦理利己主义
20.41 一个利己主义者是否真的会劝导另一个人成为利己主义者?
20.42 “利己主义的劝诫”何以发生?
20.43 日常道德劝诫的实质
思考题
第21章 权利论
21.1 对实践规则的正当性的理解是怎样形成的?
21.11 正当性概念的律法主义的奠基
21.12 两种不同的路向
21.2 作为正当性理由的权利
21.21 权利与讨价还价的折衷
21.22 变得疏远了的实践规则
21.23 权利的优先性与有限性
21.3 权利为什么不使我们骄傲?
21.31 权利与自尊
21.32自主的道德人观点:权利论怎样失去了与它的关联?
21.33 权利为什么不使我们骄傲?
思考题
第22章 责任论
22.1 责任论中的尊重感情
22.11 对规则的尊重感情的性质
22.12 尊重与自主的道德人格的密切关联
22.13 尊重作为相互性的感情
22.14 责任论与权利论
22.2 责任的行为
22.21 出于责任的行为与合乎责任的行为
22.22 责任的行为与爱好
22.3 责任与“自由”
22.31 “自律”为什么值得期求?
22.32 外在的自由与内在的自由
22.4 在责任与德性之间
附论:对康德责任论的概括与评论
思考题
III. 德性
第23章 德性与活动 
23.1 我们的活动的性质
23.11 人作为有限理智存在者
23.12 人的有限性的另一种意义
23.13 实践的混合性质:目的
23.14 实践的混合性质:意愿
23.2 德性作为使实践完成出色的品质状态
23.21 实践与德性
23.22 德性的主要性质
23.23 为什么德性得到称赞?
23.3 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
思考题
第24章 道德德性
24.1 感情、行为与德性
24.11 行为
24.12 感觉
24.13 感情
24.14 德性作为行为和感情方面的中道或恰好
24.15 德性与心灵和谐
24.2 快乐与痛苦
24.21 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
24.22 快乐、痛苦与人的活动
24.23 快乐作为一种善
24.3 正常的快乐与不正常的快乐
24.31 快乐的分类
24.32 正常的快乐
24.33 不正常的快乐
24.4 德性与快乐和痛苦
24.41 德性何以尤其同快乐与痛苦相关?
24.42 德性作为对待快乐与痛苦的良好品质
24.43 德性与习惯的训导
24.5 德性与实践理智
24.51 德性是否可教?
24.52 在什么意义上德性与实践理智相辅相生?
思考题
第25章 友爱与仁爱
25.1 友爱作为德性
25.11 感情方面的德性
25.12 友爱德性的性质
25.13 三种友爱
25.14 善的友爱为什么令我们期求?
25.2 仁爱作为德性
25.21 仁爱德性的性质
25.22 仁爱德性的实践上的两重性
25.23 仁爱与实践理智
25.3 仁爱的种类
25.31 公民之爱,友邻之爱
25.32 同胞之爱,人类之爱
25.33 生命之爱
思考题
第26章 诚实
26.1 诚实作为德性
26.11 行为方面的德性
26.12 诚实为什么通常被看作行为方面的德性?
26.13 诚实的种类
26.2 内心的诚实
26.21 理智的诚实
附论:儒家学说中的“诚”与知
26.22 感情或信念的诚实
26.23 对自身的诚实
26.24 对他人的善意上的诚实
26.3 交往的诚实
26.31 什么是交往的诚实?
26.32 表达自我评价上的诚实
26.33 交谈的诚实
26.34 交往行为的诚实
26.4 几个相关的问题
26.41 关于“交往无诚实”信条
26.42 关于诚实是否意味要说出全部真话?
26.43 关于“必要谎言”
思考题
第27章 正义与正直 
27.1 正义与正直的关系
27.11 应得与正义
27.12 裁决的正义与当事人的正义
27.13 “义”外“直”内
27.2 怎样才是一个正义的人?
27.21 对守法德性的进一步阐释
27.22 分配与应得
27.23 正义的人为什么重视回报与感恩?
27.24 守诺
27.25 矫正不正义的正义
27.26 公道为什么受人称赞?
27.3 正义感
27.31 什么是正义感?
27.32 友爱与仁爱、诚实与正义作为交往和共同生活的纽带与善
27.4 惩罚问题
27.41 关于惩罚的正义
27.42 惩罚必须由法律来施加的原因
思考题
第28章 良心
28.1 良心作为心灵感情综合体
28.11 良心中包含哪些基本感情?
28.12 良心的生长
28.2 良心活动
28.21 “良心环境”
28.22 良心拒绝
28.23 良心选择
28.3 良心与良知
附论: 儒家何以把感情看作可以知晓的?
思考题
第29章 理智德性
29.1 三类理智德性我们的理智活动及其德性的样式
29.11 三种理智活动形式及其德性
29.12 把良知纳入实践理智德性表的基本理由
29.2 三类理智德性的联系
29.21 在技艺理智德性与实践理智德性之间
29.22 实践理智的双重原因与性质
29.23 理论理智德性与实践理智德性
29.3 实践理智的两种进路与两种实践理智德性
思考题
第30章 明智
30.1 明智与道德德性的目的:“意义”的呈现
30.2 明智所追求的具体的正确 
30.21 它为什么能判断那种“类似尺度”的恰当?
30.22 明智与聪明
30.3 明智与意见的对立
30.4 品质弱点或中间型品质问题
30.41 知行不一或不能自制问题
30.42 实践作为对问题根源的基本解释
30.5 几种接近于明智的实践理智品质
30.51 好的考虑
30.52 理解
30.53 体谅或原谅
思考题
第31章 良知
31.1 良知的性质
31.11 良心之“知”所察知的是什么?
31.12 良知的性质
附论:知“道”的良知——对作为例证的儒家良知论的一种阐释
31.2 良知判断
31.21 良知判断的内心权威性
31.22 良知判断的直觉性
附论:关于理智呈现上的“直觉”性
31.3 良知进路下的明智
31.13 明智与良知:联系与区别
31.32 良知在什么意义上可以使明智成为补充?
思考题
第32章 智慧
32.1 什么是智慧?
32.11 从道德觉解引向智慧
32.12 什么是智慧以及它是关于什么的?
32.2 智慧的性质
32.21 智慧与努斯、科学的关联
32.22 人怎么会爱智慧?
32.3 智慧与明智、良知
32.31 与明智的关系
32.32 与良知的接通
32.33 人如何会“大智若愚”?
思考题
第四编 善的生活
第33章 总体的好生活作为人生实践的可能性
33.1 作为目的的总体的好生活
33.11 总体的好生活作为实践理智的目的
33.12 具体实践的善与总体的好生活
33.13 善的层级性与最高的善
33.2 总体的好生活作为人生最高善或幸福
33.21 总体的好生活作为理解人的可能目的的可能观念
33.22 对总体的好生活的一些进一步的说明
33.23 我的与他人的好生活观念
33.24 总体的好生活与沉思
附论:对幸福概念的评论
思考题
第34章 “善”的多元化
34.1 善观念的“碎片化”
34.11 “善”的多元化的两种含义
34.12 善的“碎片化”的内涵
34.13 伴随着“碎片化”的“外在化”
34.2 善观念的“碎片化”的三种观念后果
34.21 偶性的善观念
34.22 互竞的善观念
34.23 人生实践的善观念
34.3 善观念的私人化
34.31 善观念何以被看作“口味”?
34.32 为什么善观念显得“不可公度”与“不可沟通”?
34.4 德性观念的多元化
34.41 作为“善”的多元化谈论的实质意义的另一方面
34.42 与“善”的碎片联系的“德性”
34.5 宽容作为必要的实践理智德性
34.51 对宽容的需要
34.52 在善观念上宽容意味善是无差别的吗?
34.53 学会宽容
思考题
第35章 德性与总体的好生活
35.1 德性的心灵与总体的好生活
35.11德性的心灵状态作为总体的好生活的“构成要素”
35.12 为什么外在善对过一种真正好的生活的帮助是有限的?
35.2 德性的心灵与境界
35.21 境界与德性的境界
35.22 对德性的境界的讨论作为本书的一个部分
35.23 “仁者”与“仁且智者”
35.3 三种德性的境界
35.31 “己达达人”——仁者境界
35.32 “极高明而道中庸”——仁且智者境界
35.33 “民胞物与”——天地境界 
35.4 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生命的完善
思考题
(点击此处返回页面顶端)
 
 
 
 
 
目录
第1讲 什么是应用伦理学?
第2讲 伦理学原则与伦理学理论
第3讲 伦理学理论的历史脉络
第4讲 应用伦理学的问题与合理综合方法
第5讲 应用伦理学的一般原则
第6讲 结束人的生命的问题(I):自杀、战争、死刑
第7讲 结束人的生命的问题(II):堕胎
第8讲 结束人的生命的问题(III):听任死亡与安乐死
第9讲 医疗与健康权利和责任
第10讲 基因研究
第11讲 性与婚姻
第12讲 色情商业
第13讲 职业活动的权利与责任
第14讲 媒体活动受众的地位
第15讲 人对于其他生命物的行为
第16讲 资源、消费与代际正义
授课纲要
第1讲 什么是应用伦理学?
§1.1 什么是应用伦理学?
1.伦理学疑难与应用伦理学
2.应用伦理学应用(apply)些什么?
3.应用伦理学把伦理学理论或原则应用于什么?首先是人的行为或场合
4.应用伦理学也把伦理学应用于制度与事件
5.应用伦理学寻求对所面对的疑难的做出一种集体的、共同的合理正当的决定
6.应用伦理学的一个暂时性定义
§1.2 理论应用模式与原则应用模式
7. 理论应用模式的应用伦理学的缺陷——将理论分歧引入所欲解决的伦理学疑难
8. 从不同伦理学体系间的实践共同点出发的原则模式的应用伦理学可能是一种更好些的建议
9. 但是不同伦理学体系间的实践上的共同点的性质需要澄清
10. 对“这些共同点是主要的伦理学体系共同支持的”只能做弱意义的理解 
11. 应用伦理学只能将这些共同点中的一部分表达为伦理学原则
12.原则模式的应用伦理学的一个优点是,它能从一个或一组伦理学原则的视角会通不同伦理学体系的理由,并且得到这些理由或解释的共同的支持
13. 它的另一个主要优点在于,它比理论模式的应用伦理学更适合于理性的、多元的伦理学的对话背景
第2讲 伦理学原则与伦理学理论
§2.1 伦理学理论的性质
1.伦理学理论是对于人们对于生活价值的观念(即人们的善观念)的解释系统
2.伦理学理论也是对人们关于正确的实践决定的观念(应当或正当的观念)的解释系统
3.一种伦理学理论通常是包含关于这两个基本观念的完备解释系统,其中对应当或正当的解释出于更为核心的地位
4.至于这两种解释系统间的关系,不同的伦理学是以不同的方式处理的
5.健全的伦理学理论主要诉诸实践理性展开这种解释系统
§2.2 对伦理学原则的一些说明
6.伦理学原则是经过伦理学思考而达到的某种关于怎样作是应当或正当的实践性决定,是在实践问题上提出可能的正确解决方案的基本指引
7.经思考而承认并奉行一种伦理学原则都出于选择
8.对伦理学原则的承认包含着对意志起着规定作用的主观性意愿(意图)
9.所以,伦理学原则通常被看作决定着行为或场合等等是道德/不道德、合乎/不合乎伦理的起点
10.伦理学原则通常都包含着某些基本的要素
§2.3 伦理学原则与伦理学理论的关系
11.一般地说,有规范的伦理学理论都试图引出某个或某些实践性的伦理学原则
12.但是引出伦理学原则不仅出于理论思考的需要,更出于提出解决实践问题的正确方案的需要
13.所以,伦理学原则可能诉诸伦理学理论的理由又不直接地诉诸它
14.结论:伦理学理论构成对伦理学原则的最终解释系统,它们在个人的思考中有效,但是在公共性的讨论中未必被直接地诉诸
第3讲 伦理学理论的历史脉络
§3.1 目的论伦理学
1.在谈到不同伦理学理论可能支持的伦理学原则之前,需要简要地说明伦理学理论演化的历史脉络
2.最早产生的伦理学理论主要是目的论的
3.不同的目的论伦理学把不同的事物看作自身就有价值的目的
4.把幸福看作目的的伦理学是最重要的目的论伦理学
§3.2 德性论伦理学
5.德性论伦理学是从目的论伦理学中产生的,但也被看作与其他目的论伦理学不同
6.德性论伦理学把人自身品质和品性的完善作为关切的中心
7.许多伦理学理论都在或大或小的范围内包含了对德性的讨论,尽管它们在体系上不是德性论的
8.对于德性的内容的讨论,许多伦理学理论都有重要的贡献
§3.3 关于正当性概念的伦理学
9.目的论伦理学和德性伦理学都不含有相对独立的正当和应当概念
10.另一类伦理学理论认为实践性的正当或应当概念是伦理学理论的核心。它们可以被称为关于正当概念的伦理学
11.关于正当概念的伦理学有些是基于经验的研究的,有些是先验的,即排除经验因素的影响的研究的
§3.4 先验责任论伦理学
12.在先验的理论当中,康德伦理学是第一个最为重要的体系
§3.5 契约论伦理学
13.在经验研究的理论中,契约论伦理学用契约来说明正当概念的根据
14.在这样的伦理学中,责任与权利成为核心的概念
15.关于约定自身的正当性问题,契约论伦理学通常会诉诸某种前契约的自然状态的性质来说明
§3.6 程序论伦理学
16.另一方面,程序论伦理学主张从某种合理思考程序引出正确和正当的实践决定的概念
17.几点简短结论
第4讲 应用伦理学的前提性问题与合理综合方法
§4.1 自由与决定论
1.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可能做一种伦理学的决定的自由
2.从这里还发生了我们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能够做一种伦理学决定的问题
§4.2 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
3.第二个问题涉及我们同环境的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考虑做这种决定的问题
4.这表明我们总是具有地方性
5.但是,我们又认为这样一个决定应当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
6.这种普遍的意义既不适合被理解为有绝对意义的,也不适合被理解为纯粹相对的
§4.3 合理综合方法
7.既然寻求共同地决定合理正确的解决方案,就需要通过交谈和协商
8.交谈和协商需要只能从实践的共同点开始
9.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综合的方法找到一些这样共同点
§4.4 应用伦理学与伦理学原则的关系
10.但伦理学原则仍然需要根据新的经验事实的检验来确定是否需要做出修正
11.应用伦理学像是把已经表达的伦理学原则当作“成文法”,把提出考察的行为案例或场合当作“实验性案例”
第5讲 应用伦理学的一般原则 
§5.1 两类充满分歧的系统
1.哲学与宗教是两类思想系统,它们各自都充满分歧
2.一般地说,宗教间的分歧和对立大于哲学上的
3.当然,还有信徒与非信徒之间的分歧,但这种分歧并不比宗教之间的更大
4.寻求一种全球伦理的原则的努力
§5.2 把全球伦理的基本原则作为可能的应用伦理学一般原则的合理性
5.基于不同宗教间的实践信条上的共同点确定普遍的伦理学原则,基础更牢靠
6.这样确定的伦理学原则由于面向所有的人群,也适合作为应用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7.但是,基于这些实践共同点阐述这类原则时,不能引申过度
§5.3 人道对待原则(“黄金律”)作为核心原则
8.在正确的实践决定方面,人道地相互对待是在主要的宗教和哲学传统中都得到表达的核心原则
9.它有否定的和肯定的两个方面
§5.4 基本原则
10.其他的原则似乎可以从主要的宗教与伦理学传统都承认的四条基本戒律来阐发
11.每个原则与准则,如果可能,应当作形式化的表述
12.从“勿杀人”可以引申生命价值原则
13.从“勿偷盗”可以引申公平正义原则
13.从“勿说谎”可以引申诚实交往原则
14.从“勿奸淫”可以引申个人自由原则
§5.5 应用伦理学一般原则的性质
15.它们仅仅应当被看作应用伦理学的可能的一般原则
16.这些原则和准则大略地具有某种顺序,但不严格
第6讲 结束人的生命的问题(I):自杀、战争、死刑
§6.1 自杀
1.自杀是怎样的行为?
2.在自杀问题上存在一些疑难。首先,自杀是一个人自己的事,还是关乎他人?
3.其次,当我们说一个人的自杀是否正当(道德)时,我们是否意味着他不自杀的行为在性质上相反?
4.第三,自杀是否可能是正当的?如果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自杀是正当的?
5.反对自杀的主要论据
6.支持自杀的一些论据
7.从生命价值原则引出的一些思考
8.从公平正义原则引出的思考
9.从个人自由原则引出的思考
10.简短的结论
疑难案例研究
§6.2 战争
11.战争是怎样的行为?
12.战争问题上的疑难。首先,战争是否是一种恶?
13.其次,战争的恶是否始终在于战争的发动者一边?
14.为制止一种严重的恶而发动战争是否是恶的?
15.第三,自卫战争是否始终是正义的?
16.反对战争的一些论据
17.支持战争的一些论据
18.从人道对待原则引出的一些思考
19.从生命价值原则引出的一些思考
20.从公平正义原则引出的一些思考
21.简短的结论
疑难案例研究
§6.3 死刑
22.死刑是怎样的行为?
23.死刑问题上的疑难。首先,死刑是否是一种恶?
24.其次,社会是否有权利通过制度剥夺一个人的生命?
25.第三,正当报复是否是社会对一个犯罪者实行死刑的正当理由?
26.第四,威慑是否是一个正当理由?
27.反对死刑的一些论据
28.支持死刑的一些论据
29.从生命价值原则引出的一些思考
30.从公平正义原则引出的一些思考
31.从个人自由原则引出的一些思考
32.简短的结论
有关事实
疑难案例研究
第7讲 结束人的生命的问题(II):堕胎
§7.1 堕胎问题上的复杂因素
1.堕胎是怎样的行为?
2.堕胎的行为可能出于各种复杂的原因
3.堕胎行为涉及三个核心的因素
4.在堕胎问题上存在两种明确的对立立场
§7.2 堕胎问题上的疑难
5.首先,胎儿是否是一个人?
5.其次,堕胎是否是对胎儿的伤害?
6.第三,在堕胎是否正当问题上,哪种因素是应当优先考虑的?
§7.3 反对和赞成堕胎的论据
7.反对堕胎的一些论据
8.赞成堕胎的一些论据
§7.4 从一般原则引出的一些思考
9.在总体上我们应当人道地对待一切生命
§7.5 从生命价值原则引出的一些思考
10.胎儿的生命存在是一种重要价值,终止它的存在意味着对它的伤害
11.尽管孕妇的生命价值更应受到重视,胎儿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不应当被忽略
12.但是,对孕妇及其后代正常生活的剥夺应当被看作对它们的生命的基本价值的剥夺
§7.6 从公平正义原则引出的一些思考
13.被不正义地强加的怀孕使得堕胎具有值得同情的理由
§7. 关于堕胎问题上的个人自由原则
14.总体上,孕妇的选择自由应当在尊重那些在先原则的前提下运用
15.把个人自由看作堕胎问题上的首要原则是非道德主义的
16.简短的结论 
疑难案例研究

懒人学习网   学习文档   news.lazyedu.cn : 懒人学习网,免费分享学习资料。

[责任编辑:文库在线]

懒人学习百事通懒人学习网 懒人考试网

学参学习网,非官方公益学习阅读网!

非官方网站: 本站为网址导航站点,非官方网站,具体以官方网站公布为准.

公益免费: 本站所有信息完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谨防上当受骗.

信息仅供参考: 因信息具有时效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请勿用于非法用途.


郑重声明:本站不开设任何辅导班,谨防上当受骗!完全公益站点,不接受任何赞助!



免费阅读

新免费分享的文档

本站所有信息完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

使用必读 |   学习文库 |   阳光学习网 |   山东高考网 |   懒人考试网 |   郑重声明 |   懒人考试网 | 高考频道

(C) 考试专题  学参网手机版  学习专题   版权所有

非官方公益学习网,本站不开设任何辅导班、不收取任何费用!闽ICP备11025842号-4 | 打着本站名义收费的均为冒充的骗子!

Copyright XUECAN, All Rights Reserved.